一、地下室外墙开裂渗水现象
地下室外墙在模板拆除后出现开裂,一般是垂直裂缝比较多。
(1)水平钢筋和垂直钢筋设置位置不当。
(2)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。
(3)施工振捣不够充分;拆模太早,温差大,养护不及时。
(1)竖直钢筋放置在内侧,水平钢筋放在外侧面,以利于控制垂直裂缝。
(2)混凝土可掺用纤维和膨胀剂,控制水泥及粉煤灰的用量,以免产生收缩裂缝。
(3)外墙浇筑采用预拌泵送混凝土,分层浇筑,避免出现施工冷缝。
(4)混凝土浇筑后3d开始松开模板固定螺栓,5d后开始拆模。拆模后应及时做外防水并回填土方,尽量减少外墙混凝土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。
(5)混凝土浇筑并终凝后即开始养护,保证混凝土养护时间>14d。
(1)对于<0.2mm的裂缝,可以凿成“V”形槽,补环氧砂浆。进行加强后,再大面积施工。
(2)对于〉0.2mm且贯穿的裂缝,可以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法。
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或环形裂缝,出现渗漏水。
(1)底板没有设置在可靠的持力层上,产生不均匀沉降。
(2)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很大,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。
(3)大体积防水混凝土施工中,没有采用积极有效的防裂措施,把防水混凝土等同于一般混凝土。
(4)混凝土中大量掺用粉煤灰等外掺料,或砂石中含泥量过高,坍落度过大等。
(1)为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,宜优先选用强度等级为42.5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,内掺适量超细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,可减少水泥用量,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。
(2)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,并通过精心级配,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。
(3)混凝土浇筑完板面覆盖草帘或棉毡,并浇水,可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,混凝土能得到充分养护。
(4)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,板面排除泌水,进行二次收浆。
(1)凡位移、倾斜不影响结构质量时,可不进行处理;如只需进行少量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时,应适当修整。一般可用1:2水泥砂浆进行修补。
(2)凡位移、倾斜值影响结构受力性能时,可根据具体情况,釆取用结构加固或局部返工处理。
文章来源转自:建设施工安全